
培训教育、黄埔品牌冬(夏)令营
报名电话热线:
18028008323(谢教官-手机、微信同号)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机、微信同号)
营地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金洲北路一街1号
粤备案号:粤ICP备2021139870号
-
微信公众号
-
凌主任
-
谢教官
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青少年国防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,中小学军事训练基地建设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。多地教育部门联合国防动员机构,推动军事训练基地规范化、专业化升级,旨在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,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、纪律观念与实践能力,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政策引领国防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 根据教育部、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》,中小学阶段需将军事训练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,并逐步建立常态化、标准化实施机制。政策明确要求,各地应依托专业化军事训练基地,开展以队列训练、战术基础、野外生存、应急救护等为核心的实践课程,确保每年至少安排一次集中训练,时长不少于5天。
在此背景下,全国范围内已建成超过300个中小学专用军事训练基地,覆盖80%以上的地级市。这些基地通常由地方政府统筹规划,配备标准化训练场地、模拟设施及安全保障体系,部分基地还引入虚拟现实(VR)技术、战术模拟系统等科技手段,提升训练的互动性与实效性。
课程创新从“单一军训”转向“多元育人” 与传统军训模式不同,新型军事训练基地更注重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趣味性。以某省示范性基地为例,其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1. 军事技能实践包括轻武器模拟操作、战术协同演练、军事地形识别等,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应变能力; 2. 国防理论教育结合党史、军史讲座及现代化国防装备展览,深化学生对国家安全战略的认知; 3. 素质拓展活动设置障碍越野、消防演练、灾害自救等项目,增强学生体能和心理抗压能力。
此外,部分基地尝试将军事训练与学科知识融合。例如,在野外定向训练中融入地理坐标计算,在战术模拟中结合物理力学原理,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课堂所学,实现跨学科能力提升。
成效显著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反馈双提升 多地教育部门的跟踪评估显示,参与系统化军事训练的学生在责任感、自律性及抗挫折能力方面均有明显改善。某市2023年抽样调查表明,85%的家长认为军事训练帮助孩子“更懂得团队合作”,72%的教师反馈学生“课堂纪律性与学习主动性显著提高”。
社会层面,军事训练基地的开放日、亲子体验活动也受到广泛欢迎。许多基地定期举办“国防主题夏令营”,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模拟射击、急救培训等项目,进一步推动国防教育从校园向家庭延伸。
安全保障与规范化管理成重点 随着训练规模扩大,安全管理成为各方关注焦点。目前,所有正规军事训练基地均实行“双保险”机制一方面,基地教官需持“国防教育指导员”资格证上岗,并接受急救、心理辅导等专项培训;另一方面,教育部门联合卫健机构,对训练强度、器材安全及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监督,确保学生身心健康。
未来展望构建“基地+学校+社会”协同网络 业内人士指出,下一步军事训练基地建设将向“资源整合”与“长效化运作”方向深化。例如,探索基地与周边学校的常态化合作机制,开发分段式、进阶性训练课程;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,通过公益基金、企业合作等方式完善基地软硬件设施。
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进一步细化军事训练课程标准,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,并将训练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,为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提供制度保障。
结语 中小学军事训练基地的蓬勃发展,标志着我国青少年国防教育从“形式化演练”向“体系化育人”转型。通过创新课程设计、强化资源保障,这些基地正成为培养青少年家国情怀、磨炼意志品质的重要平台,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注入更多“硬核”力量。
报名电话热线:
18028008323(谢教官-手机、微信同号)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机、微信同号)
营地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金洲北路一街1号
粤备案号:粤ICP备202113987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