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培训教育、黄埔品牌冬(夏)令营
报名电话热线:
18028008323(谢教官-手机、微信同号)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机、微信同号)
营地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金洲北路一街1号
粤备案号:粤ICP备2021139870号
-
微信公众号
-
凌主任
-
谢教官
近日,黄埔军校旧址保护与利用工程迎来重要进展。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军事教育机构,黄埔军校旧址的修缮与功能拓展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。此次工程以"保护历史文脉、弘扬革命精神"为核心目标,计划通过场馆升级、数字化展示及教育功能延伸,进一步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,助力红色文化传承。
历史价值获国际关注 保护工程获多方支持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,始建于1924年,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与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地。近年来,随着全球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视程度的提升,黄埔军校旧址的历史价值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评估报告中指出,黄埔军校旧址是"20世纪东亚军事与政治变革的独特见证"。
为推进旧址保护工作,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专项工作组,统筹规划修缮方案。据悉,此次工程不仅涵盖建筑本体的加固与修复,还将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,包括增设无障碍设施、优化参观路线等,以提升游客体验。文物保护专家表示,此次修缮严格遵循"修旧如旧"原则,确保历史建筑的原真性与完整性。
数字化赋能历史展示 沉浸式体验成亮点 在拓展功能方面,黄埔军校旧址将引入多项数字化技术,打造"沉浸式"历史教育空间。据项目负责人介绍,新规划的数字展厅将利用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及全息投影技术,还原黄埔军校建校初期的训练场景、重要战役片段及历史人物互动场景。参观者可借助智能设备,"穿越"至百年前的课堂与战场,直观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。
此外,旧址内将增设互动式教育区,通过模拟军事训练、历史知识问答等环节,增强青少年群体的参与感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一创新模式将爱国主义教育从"单向输出"转变为"双向互动",有助于激发年轻一代对历史的兴趣与思考。
联动两岸文化交流 深化共同历史记忆 作为海峡两岸共同的历史纽带,黄埔军校旧址的文化价值近年来持续释放。据统计,近五年内,旧址累计接待台湾同胞参观团体超200批次,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。今年,相关部门计划推出"黄埔精神两岸行"专题活动,通过线上史料共享、线下联合展览等形式,进一步深化两岸同胞对共同历史记忆的认同。
文化学者指出,黄埔军校所倡导的"爱国、团结、奋斗"精神跨越时代与地域,是凝聚民族共识的重要载体。拓展工程中特别规划的两岸文化交流专区,将集中展示黄埔师生在抗日战争、国家建设等历史阶段的合作事迹,以史为鉴,传递和平发展的积极信号。
教育功能再升级 红色研学路线扩容 为适应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求,黄埔军校旧址周边区域将整合资源,打造"大黄埔红色文化圈"。新规划的研学路线串联起军校旧址、烈士陵园、抗战纪念馆等10余处红色景点,并配套开发主题研学课程。教育机构可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需求,选择"军事历史""革命艺术""科技与国防"等专题路线,实现分众化教学。
与此同时,旧址管理部门联合高校开展"红色文化进校园"活动,通过流动展览、专题讲座等形式,将黄埔军校的历史故事带入课堂。试点学校反馈显示,这一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对本土红色文化的认知度与自豪感。
未来展望建设国家级红色旅游示范区 根据规划,黄埔军校旧址保护与拓展工程预计于2025年底全面完成。项目建成后,旧址年接待能力将从目前的80万人次提升至150万人次,并有望申报国家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。相关部门表示,未来将进一步挖掘黄埔军校的历史内涵,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资源,开发特色文创产品与跨境旅游线路,推动红色文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。
专家评价称,黄埔军校旧址的活化利用,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"中国方案"——既注重历史原貌的留存,又通过创新手段赋予其时代生命力。这一模式或将成为其他红色遗址保护工程的参考范本。
结语 黄埔军校旧址的保护与拓展,不仅是历史文脉的延续,更是新时代精神价值的重塑。通过科技赋能、教育深化与文化交流,这座百年旧址正以崭新姿态,向世界讲述跨越时空的"中国故事"。
报名电话热线:
18028008323(谢教官-手机、微信同号)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机、微信同号)
营地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金洲北路一街1号
粤备案号:粤ICP备202113987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