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培训教育、黄埔品牌冬(夏)令营
报名电话热线:
18028008323(谢教官-手机、微信同号)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机、微信同号)
营地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金洲北路一街1号
粤备案号:粤ICP备2021139870号
-
微信公众号
-
凌主任
-
谢教官
【导语】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,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与土地产生疏离。为重建青少年与自然的连接,某教育机构联合农业科研单位推出的"2023年度农耕体验夏令营"日前正式开营,首批来自全国12个城市的86名青少年深入田间地头,开启为期两周的沉浸式农耕实践。
【主体】 本次夏令营选址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,占地面积约300亩的生态农场内设有传统耕作区、现代农业展示区、生态循环养殖区等六大实践板块。参与者将全程参与从播种到收获的完整农耕周期,通过"理论+实践"的教学模式,系统学习二十四节气知识、传统农具使用、有机种植技术等课程。
在首日实践环节中,营员们分组体验了水稻插秧、蔬菜移栽等基础农事。来自上海的初中生王同学表示"第一次赤脚踩进水田时感觉特别奇妙,虽然泥巴黏糊糊的,但看着自己种下的秧苗排成直线特别有成就感。"农业专家现场指导时强调,每项农事操作都蕴含着科学原理,例如插秧深度需控制在3-5厘米,过深会影响分蘖,过浅则容易倒伏。
除传统农耕体验外,夏令营还特别设置了现代农业技术体验单元。在智能温室大棚内,营员们操作环境监测设备,学习通过手机APP远程调控温度、湿度和光照强度。无人机植保演示环节中,专业飞手展示了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精准施肥,让青少年直观感受科技对农业生产的革新力量。
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,活动设置了"生态农场规划"竞赛任务。各小组需综合考虑地形特征、作物习性、经济效益等因素,在沙盘上设计小型农场模型。评审专家表示,这种综合性实践能有效提升青少年的空间规划能力和系统思维。最终获奖方案中,有团队创新设计了"鱼菜共生+观光采摘"的复合模式,展现出令人惊喜的创意。
在生活技能培养方面,夏令营要求参与者全程参与食材获取与加工。每日清晨的"采摘早市"环节,营员们需根据营养搭配需求,自行到菜园采收当日食材。来自营养师的现场教学显示,看似简单的择菜过程实则包含维生素保存技巧,例如菠菜应先洗后切,西红柿不宜长时间浸泡。
安全保障方面,主办方组建了包含农技专家、急救医师、心理辅导师在内的20人保障团队。所有农事操作均配备专业防护装备,并实行"导师全程跟组"制度。医疗组特别针对夏季农作制定了防暑降温方案,除错峰安排户外活动外,还设置了包含绿豆汤、盐汽水等消暑饮品的能量补给站。
【社会反响】 该夏令营自报名启动以来引发广泛关注,首期营员选拔录取比例达51。教育界人士指出,这种深度劳动教育正切合当下教育改革方向,某省教育厅劳动教育指导文件明确要求,初中生每年应完成不少于20学时的农业生产劳动。多位家长受访时表示,孩子在参与农事劳作后,不仅增强了动手能力,对食物的珍惜意识也显著提升。
【专家观点】 农业教育专家指出,农耕体验不是简单的"吃苦教育",而是构建完整认知体系的重要途径。通过观察种子萌发、作物生长等自然过程,青少年能建立生命教育的直观认知;在应对天气变化、病虫害防治等实际问题时,则可培养应变能力和责任感。这种"做中学"的模式,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更具教育价值。
【未来展望】 据主办方透露,后续将开发四季农耕课程体系,增设秋季收割节、冬季温室管理等主题营期。同时计划与学校合作,将短期夏令营延伸为常态化劳动教育基地。有教育观察家认为,这类沉浸式农耕体验项目的推广,有助于缓解当前普遍存在的"自然缺失症",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。
【结语】 当都市少年挽起裤脚走进田野,收获的不仅是沾满泥土的双手,更是对生命成长的真切感悟。这场农耕夏令营播撒的不仅是作物的种子,更是劳动精神的传承之种。在机械化日益普及的现代农业图景中,这种返璞归真的教育实践,正为青少年补上一堂不可或缺的人生必修课。
报名电话热线:
18028008323(谢教官-手机、微信同号)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机、微信同号)
营地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金洲北路一街1号
粤备案号:粤ICP备202113987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