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培训教育、黄埔品牌冬(夏)令营
报名电话热线:
18028008323(谢教官-手机、微信同号)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机、微信同号)
营地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金洲北路一街1号
粤备案号:粤ICP备2021139870号
-
微信公众号
-
凌主任
-
谢教官
7月15日,为期两周的2024年度科普实验夏令营在全国30个城市同步启动。本次活动以"动手发现真理,实践启迪创新"为主题,通过沉浸式科学实验、前沿科技体验和跨学科项目探究,为全国近万名中小学生搭建起连接课堂知识与现实应用的桥梁。
多元实践场景 打造科学探索新范式
本届夏令营突破传统科普模式,构建起"实验室+自然场域+数字空间"三维实践场景。在物理科学实验区,学员通过搭建简易光谱分析装置,亲手验证牛顿色散原理;化学探究模块则采用安全环保的微型实验器材,让青少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酸碱中和反应的定量分析。值得关注的是,人工智能主题工坊首次引入开源硬件编程课程,学生可自主设计简易环境监测机器人,并实地测试数据采集功能。
据活动负责人介绍,课程设计严格遵循"理论验证-技术应用-社会价值"的递进逻辑,每个实验项目均配备由高校科研团队研发的《青少年科学实践手册》,内含超过200个延伸探究问题。统计显示,85%的参营学生在前期调研中表达出对"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知识"的强烈兴趣。
跨学科融合 培养未来创新能力
夏令营特别设置"科学+X"特色课程,推动基础学科与社会需求的有机融合。在生物工程工作坊,学员通过DNA提取实验认识基因编辑技术,同时开展生物伦理主题辩论;地理信息专题则结合卫星遥感数据,指导青少年制作所在城市的绿地覆盖率动态模型。这种交叉学科模式得到教育专家认可,调查显示参营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平均提升37%。
为深化实践效果,活动引入"项目孵化"机制。在新能源主题竞赛中,由初中生团队设计的"光伏板自动除尘装置"模型,巧妙融合了物理光学原理与简易机械结构,获得工程技术组别金奖。类似的创新成果在闭营仪式上共展示142项,其中18项已申请青少年发明专利。
社会协同育人 构建科学教育生态圈
本次夏令营凸显出多方协同的科普教育新模式。20余家科研机构开放了国家级实验室参观通道,50余位科技工作者担任项目导师。在南京分会场,学员们走进紫金山天文台,亲手操作射电望远镜模型观测太阳黑子;成都分会场则组织学生深入湿地生态保护区,开展生物多样性调研实践。
值得关注的是,活动特别设置"城乡科学对话"环节,通过远程连线实现实验数据共享。来自云南山区的学员团队与沿海城市青少年合作完成的"不同纬度水质对比分析"项目,成功入选国际青少年科学论坛交流案例。这种资源共享模式使优质科普教育覆盖率提升至92%,较去年增长15个百分点。
长效机制建设 助力科学素养提升
据中国青少年科普教育白皮书显示,我国12-15岁群体中,具备基础实验操作能力者占比从2020年的41%上升至2023年的68%。科普实验夏令营作为重要推动力量,其"做中学"的教育理念正在产生持续影响。闭营学员跟踪调查表明,83%的参与者会在后续学习中主动运用夏令营掌握的探究方法,61%的家长反馈孩子形成了固定的科学观察习惯。
活动主办方透露,未来将建立"夏令营-线上平台-社区实验室"三级衔接体系。计划开发虚拟现实实验课程库,年更新不少于100个主题实验包;同时推动"家庭实验室"公益项目,预计三年内为偏远地区学校输送500套移动实验设备。
此次科普实验夏令营的举办,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触摸前沿科技的机会,更通过系统化的实践教育体系,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探索出新路径。随着闭幕式上象征科学火炬的AR光影在全场传递,这场夏日科学盛宴将激发的探索热情,持续照亮青少年的求知之路。
报名电话热线:
18028008323(谢教官-手机、微信同号)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机、微信同号)
营地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金洲北路一街1号
粤备案号:粤ICP备2021139870号